原标题:担惊受怕!上海一栋大厦27户居民家中燃气泄露,燃气公司却只是关闭阀门草草了事…
自从有了天然气管道,大家再也用不着过那种扛着煤气罐上下楼的日子了,不过燃气管道要经常检修,不然发生煤气泄漏,着火爆炸的话就不得了了!近日,上海一大厦27户居民家中燃气泄露,燃气公司工作人员简单粗暴将阀门关掉就没了下文…
日前,上海杨浦区黄兴路1号中通大厦的居民们反映称,自今年春节前起,楼内陆续有27户居民家被检测出存在燃气泄漏现象,随后被拧上了阀门禁止用气。之后便再没了下文。燃气泄漏事关安全,一幢大楼内已出现多处泄漏绝非小事。中通大厦的燃气泄漏隐患,为何迟迟未予排除?
中通大厦一业主称最近一次检查时间是端午前,当时她还在家里做午饭,工作人员拿着仪器到燃气管道检查,发现燃气泄漏,之后告知她不能再用了,将一块“未经整改禁止用气”的黄色纸质警示牌挂在管道上后便离开。
中通大厦一共29层楼,底部7层为商业设施,8楼至29楼里,每层楼呈“回”字形分布数套至16套数量不等的房子,一共有居民300余户。
燃气泄漏现象早在今年春节前就已出现,大厦里很多居民都闻到燃气味,怀疑是不是燃气泄漏,于是便给燃气公司打了电话,让他们来上门检修。
7月2日,记者来到楼内22楼,由于阀门已被拧上,记者如今在现场闻不到燃气味道。
由于检测需要居民做好配合,一次并不能将所有居民家的管道均检测到。所以在端午节前,工作人员进行了第二次检修,发现楼内管道存在更多的泄露处。截至目前,一共已有27户居民收到了“禁止用气”的通知。针对部分泄露处,市北燃气进行了涂抹胶水等简易处置措施,此后便再没有了下文。
燃气公司只是挂个牌就把居民们的燃气给断了,给居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,烧菜还能用电炒锅来炒,但是洗澡却是个大问题。漫长的等待中,有居民丧失了耐心,私自摘下了黄色警示牌,拧开阀门继续用气。
燃气泄漏极易引发安全事故,仅仅拧上阀门停止用气显然不够。距离发现泄漏现象已有近半年,后续的管道整改和修缮为何没有跟上?
中通大厦的业委会副主任陈怡出示的一份“整改(暂停供气)通知书”透露了原因。这是市北燃气于去年10月向大楼内住户整体开具的,通知书上指出,市北燃气在例行巡查中发现,楼内300多家居民用气无燃气泄漏警报器,在后方又补充写道属于“私接分表”,必须要进行整改。何谓“私接分表”?字面意思不难理解,就是楼内居民的燃气表具都是私自接的,而不是向燃气公司申请后、由燃气公司上门安装的。
300多户居民家燃气都是私接的?市北燃气确认,中通大厦的开发商曾于1997年申请安装了一则燃气总表,居民使用的,都是从总表处接出来的“用气点”,属于自身个人管理的“表后段”。
陈怡解释,相比一般的小区,中通大厦的燃气在申请使用上确实不一样。中通大厦1997年竣工交房,此前一直由前任“诚淳”物业负责管理。居民入住时,若需要用燃气,是向诚淳物业提出申请,再由物业给予开通。日常的燃气费,也是由诚淳物业来向居民们收取,居民不与市北燃气直接发生关系。
楼内一名知情居民进一步透露,楼上居民使用的燃气,实际都是从楼下的商业设施接上来的。开发商铺设了上下的燃气主管道,前任诚淳物业将楼内燃气的维护运营外包给了一个企业,再由此公司负责为居民安装燃气表具开通使用。
出现如此复杂的用气模式,与中通大厦在开发时发生的波折有关。据称大厦开发中途更换过开发商,大楼8楼以上的房屋性质也由一开始的商住改为后来的住宅。楼内80%的住户产证上的性质标注为“公寓”。杨浦区不动产登记事务中心于2017年的一份告知书明确,“公寓”就是“住宅房屋”。但当初大楼性质调整时,水电煤并未按照居民小区的方式重新设计配套建设,而是沿用了商住楼的设计,由开发商直接从商业部分接上来予以解决。因此,陈怡称,“一直以来,居民也是按照商业的价格来支付水电煤费用。”
当初管道施工图省事,加上长时间使用老化,泄漏的隐患逐步显现。但市北燃气认为,既然都不是正规用户,整改责任也就不在燃气公司了。
不过,居民们不这么看,他们买房时对这些历史遗留问题并不知情,不应该承担私接带来的后果。居民20多年来也一直正常使用付费,“如今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了就以‘私接’为由撒手不管,合适吗?”
居民们呼吁,不管管道改造“商改民”最终能否实施,安全风险隐患不能放任不管。政府部门和燃气企业都应该尽快采取一些应急修缮措施,先行排查消除大楼内燃气泄漏带来的安全风险隐患,同时保障大楼居民的正常用气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