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迪士尼南入口附近绣云里的广场上,静静地躺着数朵盛开的“白玉兰”,与市民心目中温婉、柔美的市花稍有区别,这里的每一片花瓣都有着棱角分明的切面,加上经过上百轮切割和打磨之后形成的金属感,不仅生机勃勃,而且充满时尚和力量。
这幅雕塑艺术作品《白霓裳》就来自董程和他的墨乙团队的创作,十几年来,董程始终热衷并执着于公共空间的雕塑创作,留下了许多让人们印象非常深刻的作品。
上海迪士尼南入口附近绣云里的广场上,静静地躺着数朵盛开的“白玉兰”,与市民心目中温婉、柔美的市花稍有区别,这里的每一片花瓣都有着棱角分明的切面,加上经过上百轮切割和打磨之后形成的金属感,不仅生机勃勃,而且充满时尚和力量。
这幅雕塑艺术作品《白霓裳》就来自董程和他的墨乙团队的创作,十几年来,董程始终热衷并执着于公共空间的雕塑创作,留下了许多让人们印象非常深刻的作品。
这些作品不是陈列在美术馆里,或者被个人收藏,而是在公共空间直面大众的审美。对于公共空间的雕塑,董程也坦言,自己的作品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感到美,甚至让所有人都可接受,但至少希望大众不会排斥,希望能在那里竖立10年、20年甚至更久。
近来董程和墨乙团队正在为福州烟台山一个商业区域进行雕塑创作。这片区域对于福州来说意义非凡,当年这里是整个福建省最早开埠的地方,曾有17国的领事馆在此处落户,相当于上海的外滩。整个街道既有万国建筑风格,也有福州本地建筑,在这里做创作,董程团队首先去做的就是了解这里的历史和文化,去了解这里的人文脉络,让最终的雕塑作品能够很好地融入环境之中。
这就是公共空间的雕塑作品,董程认为,无论以怎样的方式去表现,最终这个作品是要与整个环境融为一体的,所以因地制宜非常重要。
董程的雕塑生涯中有过许多公共空间的艺术作品,无论是绣云里以白玉兰为主体的《白霓裳》、董家渡以黄金稻谷为主题的《一寸金》、上海肥皂博物馆外的不锈钢泡泡雕塑,还是不久前刚刚完成的安亭老街悬浮彩片雕塑《祈福》,每一次创作都与周遭空间环境产生紧密的互动性,作品的呈现往往与之互为参照、相映成趣。
董程坦言,一些企业客户对于雕塑作品的要求比较简洁,比较有目的性,比如打造吸引眼球并涵盖了企业文化的作品,而公共空间的雕塑需要仔细考虑的方面更多,它最好能成为网红景点,但又不能太过于摩登,要展现历史、人文,许多的要求和限制结合在一起,对艺术家来说是一种挑战。
然而董程非常理解,并喜爱这样的挑战。“就比如烟台山的这一个项目,当地政府自然希望这样一件雕塑作品,能在那里安放10年、20年甚至更久,至少希望能成为一种地标。”至于董程自己,在进行公共空间雕塑创作时,是以一个作品能够在某个地点竖立百年的标准去要求自己。“可能它持续不了一百年,但是你在设计的时候,要把这个元素考虑进去,要考虑它的持久性。”董程说,“公共艺术是具有社会价值的,它不是一个广告牌,可能今天有它的价值,明天就搬走了。”
因此公共空间的艺术作品,必须经受大众的审美,而这恰恰是创作的难点。“大众的审美是多元的。不同年龄、不同身份、不同爱好的人,对于一个作品的审美很可能完全不同。我们创作一个公共艺术,至少要做到大众不排斥。”董程坦言,最好的期待当然是所有人都喜欢,所有人都能感到其中的美,但这并不是特别容易,甚至连所有人都接受它都很难。比如在创作《白霓裳》时,很多人觉得白玉兰作为上海的市花,应该是柔美的,而金属质感、棱角分明的雕塑似乎与白玉兰不搭,直到夜间光影效果出来,有些人才觉得这确实很美。“公共艺术,能做到无论是3岁的孩子,还是70岁的老人,都不会排斥、厌恶它,那就是成功的。如果大众能够慢慢地看到其中的美,从而喜欢它,那就更好了。”董程说,“因此在创作中要规避作品也许会出现的歧义,这很重要。人们的想象力是丰富的,而有些歧义导致了作品落地后又被拆除,这是非常可惜的。”
十几年来,董程和他的团队一直在坚持着公共空间的艺术创作,并且也形成了个人独特的风格。董程非常擅长以自然元素如动植物、山石等为表现主题,通常以不锈钢、铜等为基本材质,将它们塑造成具有多面几何的形态,再经由千百次的锻打、焊接和精细的打磨,最终让雕塑艺术品呈现干净利落、简洁有力的线条。
董程表明了自己作为一名80后,和许多同龄人一样,外在有一些西方文化的特点,但内心却很东方,这种东西方文化的结合有着明显的印迹。
董程在武汉云谷打造的雕塑艺术项目《逐梦记》在圈内和网上都很出名,屹立在建筑前高达7米的不锈钢雕塑鹿好似正在奔跑。董程刻意将鹿角比例放大,呈树枝状生长开来,传达出不息的生命力。而谈起这个作品的创意,董程表示是源于儿时一部动画片《九色鹿》,运用了片中敦煌壁画风格的九色鹿形象作为创作的元素,所以这个鹿的不锈钢表现形式很西方,但鹿的形态又充满了东方风格。类似的创作风格在董程的作品中还有很多,而他也相信,这种东西方元素碰撞、融合会成为未来公共艺术的某种趋势。
董程很自信,社会对于雕塑艺术的接受度正在持续不断的增加,尤其是年轻人,这是大势所趋。有些非常有创意的公共空间雕塑,慢慢的变成了网红点,比如成都国际金融中心那只背对大街正在“爬墙”的熊猫。“成都有那么多熊猫的雕塑,为什么这个成为网红了,我觉得中国人对于艺术的接受度和幽默感都在增加,他们开始认同现代艺术,认同这些有趣的创意,认同声光电与雕塑的融合。”董程说,“当我们小时候要聚会、约会时,会说在人民广场的大屏幕下碰头,未来年轻人也许会说在哪个雕塑下碰头。他们接受这样的形式,这是一个潮流,而我也希望雕塑未来有更多的可能。”